HISTORY 丸龜的歷史

西讚岐的歷史與
文化中心的丸龜

在丸龜發揚光大的傳統文化。丸龜過去作為城下町而繁華興盛。
探索、認識至今仍保留於城鎮之中的歷史,與當地居民心靈交流的知性之旅。
散步巡遊丸龜市,可以發掘過去未知的傳統和文化。

HOME > 繁體中文 > HISTORY

京極家

近江國(即現在的滋賀縣)出身的京極家,是發跡於鎌倉時代歷史悠久的名門世家。鎌倉時代受封北近江領地,由於居住於京都的京極,故以此為名自稱。到了南北朝時代,京極高氏因擔任婆沙羅大名而馳名遠近,爾後又有戰國大名京極高次,效忠織田信長一展長才等,在亂世中倖存下來,重新振興本家。江戶時代,高次的孫子京極高和成為京極丸龜藩的初代藩主,之後直到明治維新為止,前後共七代藩主在大約210年間接力統治西讚岐一帶,為今天的丸龜奠定基礎。

四目家紋

京極家的家紋「四目結紋」源自於極負盛名的祖先近江源氏。入住丸龜城的期間,可在料理的御膳端盤、盥洗用品和掛在玄關的暖簾等各處發現四目結紋,過過成為大名的乾癮。

丸龜城跡

丸龜城建造至今已有四百年以上的歷史。以高聳美麗的石牆,成為享譽盛名的「石垣名城」。擁有現存十二座天守的其中一座,並入選為日本百大名城。從大手門抬頭抑望,天守顯得莊嚴雄偉,夕陽餘輝下的天守籠罩著溫柔之色,讓人感到平靜。

重要文化財

大手一之門/二之門

大手一之門是建造於寬文10年(1670年)的櫓門。在藩政時代會擊響時太鼓為城下町報時,因此也稱為太鼓門,目前已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這項傳統從江戶時代傳承至今,現在依然會在正午時分擊響太鼓。目前日本全國僅剩三座古城仍保有天守和大手門,其中只有丸龜城的太鼓門會全年無休擊響時太鼓。

史跡

日本第一的高石垣

通往天守的石垣是由四層石頭堆疊而成,高度冠居日本第一,以高聳及曲線優美為特色。天守的白牆與石垣相映成趣,美不勝收,是名副其實的「石垣名城」。

延壽閣別館

延壽閣別館是在昭和8年(1933年)時,緊鄰市立迎賓館「延壽閣」西側修建而成。延壽閣別館從東京麻布的京極家宅邸中,借來一部分建築物的地板、天花板、長押(裝飾橫板)、欄間(氣窗)及裝飾五金等建材,如實保留昔日的風采。延壽閣主屋已因建築物老舊而拆除,原本別館同樣因為嚴重劣化而面臨存續危機,但在市民的熱切請願下,推動入住丸龜城的企劃並展開修繕工程,使別館得以保存並加以運用。

重要文化財

日本最小的天守

丸龜城的天守,是目前全日本僅存十二座保持建造當時樣貌的木造天守之一。三層三階的結構有著「日本最小天守」之稱,但建築物整體均勻平衡,並裝飾著美麗的唐破風(博風板)與千鳥破風,獲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中津萬象園

京極丸龜藩第二代藩主京極高豐,在中津修建當作別墅的大名庭園。位於庭院中心的八景池,是模仿京極家發源地近江的琵琶湖打造而成。不妨漫步在廣闊的庭園之中,想像歷代藩主的思鄉之情。

觀潮樓

從江戶時代傳承至今的「觀潮樓」,據說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煎茶室,過去曾是可以眺望瀨戶內海漲退潮奇景的煎茶亭。

鹽飽群島與本島

鹽飽群島是由本島、廣島、牛島、手島等大大小小28座島嶼所構成。「鹽飽」之名取自於製鹽過程中的「鹽燒」步驟,但有另一說則認為,應該是取自於有潮流之意的「潮湧」一詞。群島當中的本島曾是鹽飽水軍的大本營,島上無數的歷史資源被妥善保存至今,包括採行共同統治的鹽飽水軍官廳、現為國家指定史跡的「鹽飽勤番所」,以及保留古老街景的丸龜市鹽飽本島町笠島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等,向後世傳達以討海為生的當地居民的生活氣息。

鹽飽水軍

鹽飽水軍奉信長、秀吉及家康等時代當權者之命,協助運送物資等立下功績,因此由650名水手共同領取賞賜1250石領地的朱印狀,展開共同統治。此外,幕末橫越太平洋的咸臨丸船員大多都是鹽飽人,可說是名副其實的大海之子。

【國家選定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鹽飽本島町笠島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

港口碼頭設於北側,其餘三方為丘陵圍繞,是鹽飽群島中建設最完善的港口,自中世紀以來作為鹽飽水軍和鹽飽貨船的根據地而繁榮興盛。至今仍保留著記錄當時城鎮風貌、獨具風情的街景。

鹽飽勤番所遺跡

鹽飽群島是天皇的直屬領地,但島內實施自治,鹽飽勤番所即為當時執行政務的官廳。現在的建築物是在萬延元年(1860年)改建而成。據說日本全國稱為勤番所的建築物十分稀罕,如今只剩本島還有保留下來。目前是作為歷史資料館對外開放,館內展示著朱印狀等珍貴歷史資料,並獲指定為國家史跡。

金毘羅參拜

金毘羅參拜最早是從江戶時代中期起,受到京極家等眾多四國大名的虔誠信仰,之後進一步擴及日本全國。江戶中期十分盛行金毘羅參拜,甚至有「一生一定要去參拜一次金毘羅」之說。丸龜是參拜之路的玄關口,參拜信徒絡繹不絕。

金比羅宮

金刀比羅宮又暱稱為金比羅大人而廣受愛戴,自古以來被奉為航海之神,以及保佑五穀豐收、漁獲豐收與生意興隆的萬能之神,在日本全國各地受到虔誠信奉。境內最有名的莫過於長長的石梯,從參道口到本宮共有785階,到奧社更是多達1,368階。

金毘羅街道

在金毘羅參拜盛行的江戶中期以後,五條通往金毘羅宮的街道當中,以丸龜街道的信徒人潮最多,也最為繁榮。從丸龜港太助燈籠到琴平町高燈籠的這段150丁(約12公里)道路,至今仍維持著當時的風貌。

丸龜團扇

金毘羅參拜的玄關口 起源自丸龜的傳統工藝。丸龜團扇占日本全國九成市占率,至今依舊是丸龜的代表性傳統工藝。

相傳最早是使用柿漆製作的澀團扇,以朱紅色為底並印有金色圓圈記號,成為當時金毘羅參拜的伴手禮。到了天明年間(1781~1789年),丸龜藩江戶詰大目付(留守江戶的監察官)瀨山登鼓勵丸龜藩的下級武士積極從事團扇的家庭代工,便逐漸發展成為丸龜的代表性地方產業。現在的產量每年約有8,300萬支,以高達90%日本全國市占率為豪,並在平成9年(1997年)5月獲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